2020年12月28日 星期一
無聲的尊重(轉載)
2020年12月16日 星期三
在意識上脫離你的父母(奧修)
佛陀說:如果目標消失,美德和罪惡都將會自動消失,而人們將會被蛻變!因為將不會有誘惑要去做什麼事,因為將不會有戒律。只要去看它的要點,只要去看你內在的情況,你一直都在做什麼?
我自己對千千萬萬個弟子所觀察到的是:他們還一直繼續在跟他們的父母抗爭。他們很深的難題是;他們的父母叫他們不要做某些事,如果他們做了它,他們就會覺得有罪惡感;如果他們不去做它,他們又會覺得他們不自由,在這兩種情況下,他們都掉進了陷阱,因此他們繼續抗爭。
唯有當一個人不再反應於他的父母,當那些父母的聲音從意識上消失,當它們已經不再對你有影響,當它們不再在你裡面產生出贊成或反對,你才變成自由的。當你幾乎能夠忽視它們,對它們漠不關心,你才算是變成一個成熟的人。人們問我說:「一個成熟的人要怎麼定義?」一個在意識上脫離他父母的人就是一個成熟的人。
當耶穌告訴他的弟子們說;「除非你恨你的父母,否則你無法跟隨我」,他這樣說是對的。一個倡導愛的人居然會說出那樣的話,這聽起來很荒謬,但他是對的。
我自己的感覺是:「恨」這個字從希伯來文翻譯過來的時候翻錯了。我不知道希伯來文,但是我知道耶穌,那就是為什麼我說它一定是翻錯了。他一定是說:要漠不關心,要忽視,不要再執著。他一定是使用了某一個名詞,而那個名詞意味著「要脫離」你的父母,因為「恨」這個字不能夠被使用有很多理由。
第一,如果你恨你的父母,你就是還沒有脫離他們,你還不是自由的。恨意味著你反對,所以他們還控制著你。他們還以某種微妙的方式在控制著你:你將會繼續做一些他們不想要你做的事,因為你恨他們。你父母說「不要抽煙」,但你還是繼續抽,因為你恨他們,這是你表現你恨的方式,但是這樣的話,你還是執著於他們,你還是跟他們有關系,你還沒有脫離他們,你仍然被拴住,你仍然抓住你母親綁圍兜的繩子,你仍然是幼稚的。
既不要愛,也不要恨,父母親的聲音必須消失,你必須只是看著它消失。佛陀更進一步,他說:除非你殺掉你父母……除非你殺掉你父母……他並不是意味著你要真正謀殺他們,但是在內在深處,你必須謀殺他們,你必須拋開他們,你必須原諒,然後忘掉他們,而不是反應於在你裡面你父母的聲音。~OSHO
2020年12月10日 星期四
如何找到一個好伴侶?(奧修)
我的觀察是,如果你不快樂,你也將會碰到那些不快樂的人。不快樂的人,受到同樣不快樂的人吸引。這很好,也很自然。還好如此,否則那些人會摧毀別人的快樂。
只有快樂的人會被快樂的人所吸引。
物以類聚。聰明的人被聰明的人所吸引,愚笨的人被愚笨的人所吸引。
你會碰到那些與你同層次的人。
因此首先要記得:如果一個關系是來自不快樂,那麼它必定是苦澀的。因此你要自己能夠快樂、愉悅、慶祝,你才能夠發現一個同樣的靈魂,這樣的兩個舞蹈的靈魂的相遇,將是一場美麗的舞。
需要被愛是幼稚、不成熟的。需要去愛是成熟的。
不要因為寂寞就希求一個關系,不。那你就走錯路了。那麼另外一個人就是被妳當成工具,你也會被他當成工具。可是沒人想被當作工具!每一個個人都是他自己的目的。使用任何人作為一種工具都是不道德的。
首先要學會獨處。靜心是獨處的一種方法。
如果你單獨時能夠快樂,你就已經學會快樂的奧秘。那麼,現在你與人共處時也能夠快樂。如果你快樂,你就有東西能夠分享,付出。而且當你付出時,你也獲得;不會說是先獲得然後才付出。如此,你就有去愛別人的需求。
一般人的需求是被人愛。那是錯誤需求。那是個幼稚的需求,你還未成熟。那是個孩童的態度。
小孩子出生後,當然,他無法愛他的母親;他不知道何謂愛,他不知道誰是母親,誰是父親。他全然無助。… 他的母親必須愛他,他的父親必須愛他,整個家庭必須將愛灑在他身上。因此他學到一件事:每個人都必須愛他。他從沒學過說,他必須要去愛。但是他會長大,而如果他維持這樣的態度說每個人都要愛他,他整個人生都會很痛苦。他的身體會長大,但是他的心智仍然是不成熟的。
一個成熟的人會去了解別人的需求:我必須去愛別人。
想被愛是幼稚的,想去愛是成熟的。
而當你已經准備好能夠去愛某人的時候,一個美麗的關系就會出現;否則它是不會來的。
“在一個關系當中的兩者,可能會對彼此很不好嗎?” 是的,那就是全世界都在發生的事情。要對人好是很不容易的。你甚至對自己都不好,你怎麼有辦法對另一個人好呢?
你甚至不愛你自己!你如何能夠愛另外一個人呢?愛你自己,善待自己。
那些所謂的宗教聖人一再教導你們不要愛自己,不要對自己好,要對自己嚴厲!他們教導你們要對別人柔軟對自己剛硬。這是荒謬的。
我敎你們的第一件和最重要的事情,就是愛你自己。… 照顧自己。學習如何原諒自己─永遠原諒自己。… 那麼,你就會開花。
在這樣的開花當中,你會吸引其他的花朵。石頭自然吸引石頭;花朵自然吸引花朵。那麼那就會是一個帶著恩典、美麗、與祝福的關系。
如果你能夠發現這樣一個關系,你的關系將會成長進入祈禱;你的愛將會成為狂喜,而藉由愛,你將會了解何為神聖。
2020年12月2日 星期三
沒有自由,愛就會死掉(奧修)
如何練習不要將情緒加諸在別人身上,也不要壓抑自己?(奧修)
問:如何練習不要將我們的情緒加諸在別人身上,也不要壓抑自己? 答:表達和壓抑是同一個錢幣的兩面。它們是對立的,但是基本上它們並不是不同的。在表達和壓抑這兩者當中都是以對方為中心。我在憤怒——我壓抑我的憤怒。我本來要將憤怒對你表達,現在我對你壓抑我的憤怒,但不管是表達或壓抑,那個憤...
-
如果身體健康,我們會忘卻了身體,當身體有病,我們才會念念不忘。如果不是頭痛,我們會念念不忘自己有個腦袋嗎?頭痛的時候就不能忘記了。當鞋子擠腳的時候,也就是不合適的時候。頭不痛時頭在哪裡呢?我們怎會完全忘了它?其實健康的時候就會忘卻,在生病的時候才會顧念。顧念是頭...
-
身體只會疼痛,心靈才會有苦的感受,人的痛苦發生在內心的深處。生命本來是一種歡樂,沒有恐懼和擔憂,只是存在著,為甚麼人有心理問題? 如果有問題的只是少數人,我們可以稱之為病態或不正常。但事實恰好相反,像佛陀和耶穌或莊子那樣的人,真是鳳毛麟角。他們是自在的人,生活對...
-
無論說得多麼好聽,很多所謂的純潔都不是真正的純潔,而是一種道德算計,是狡猾或叫做精明。我們首先要領悟甚麼是純潔?如果能夠領悟,就能知道怎樣才是真正有智慧,怎樣才是真正有知識,怎樣才是真正的聖賢。如果量度錯誤,連最基本的判斷也錯了,那麼一切都會跟著錯下去的。 真正的純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