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7月29日 星期五

生命的舞蹈(奧修)

    生命是一次機遇,是一片讓愛之花得以盛開的土壤。愛有非常高的內在自足價值,它沒有外在目的和意圖,但有著很深的意味。有巨大的快樂,有一種自然的喜悅,這些都不是它的意圖,而是它的意外收穫。

愛不是一項有具體目標的交易。愛總是帶有某種瘋狂,為甚麼是瘋狂呢?是因為我們試圖去證明為甚麼要愛,試圖以行動來說明去愛是正確的。

我們可以說,做某項交易是因為需要錢,需要錢是因為需要一間房子,需要房子是因為沒有房子就不能生活。生活中幾乎每件事都有目的,但卻無法為愛想出具體的理由,我們只能說,"我不知道,我只知道去愛,去經歷人生最美麗的時刻。"但這不是具體的目標,因為那個時刻不屬於自己,也無法轉變為商品。它只能轉變成心中的一個花蕾,上面有一滴露珠閃耀著,像一顆珍珠。在早晨的微風中,在太陽下,花蕾正在起舞,正在開放。

愛是生命的舞蹈,那些不知道愛是甚麼的人,將會錯過這些偉大的時刻,將會錯過培育心中花朵的機會。這就是為何對一個世俗的頭腦來說,對一個精於算計的頭腦,一個電腦型的頭腦,一個生意頭腦,一個政治頭腦來說,愛明顯是一種瘋狂。可是,對那些懂得愛的人來說,愛是獨一無二的明智。

如果沒有愛,一個人或許富有,或許健康,或許有名望,但這個人不可能心智健全,因為他不懂得事物的內在價值。而懂得去愛,這種明智就像在心中的玫瑰芳香,有這樣已經非常滿足。

相愛著的人不需要心理治療,事實上,愛是生命中最強大的康復力。那些錯過了愛的人,將會繼續空虛。一般的瘋狂都是沒有理智的,但愛這種瘋狂卻具有理智,這種理智是怎樣的呢?它使人快樂,使生命成為一首歌,它讓人得到上天最大的恩賜。

觀察一個人,當這個人愛著的時候,他的眼裡會出現一種新的深度,臉上會出現新的表情,以及新的美麗,能看見他走路時有微妙的雀躍。他好像是原來的那個人,但又不是原來的那個人,愛已經進入了他的生命,春天已經留駐在他的內心,在他的心靈中花兒正在盛開。

愛使人立即蛻變,而不能愛的人不會有足夠的智慧,也無法真正優雅,無法真正美麗,他的生命最終是一齣悲劇。

有些人會說,"生命是徒勞的,因為它只是一個肥皂泡,今天它在那裡,明天就消失了。在這個世界上,這個身軀裡,生命是沒有價值的,因為它是暫時的,唯一的用處就是讓人去否定它,放棄它,這樣就能成為那種善人了。"這真是非常奇怪的觀念!有人認為世界是虛幻的,為甚麼是虛幻的呢?他們的理由是:"世界是變化著的,變化著的東西都不恆久,只有恆久不變的東西才重要。而我們無法發現,這個世界有保持不變的東西。"這個推論是要強調世界是一個幻像,而"尋求恒久,拋棄暫時",多少都是這些人抱持的態度。

變幻是一種永恆,所有事物都在變化,大自然是唯一恆久的存在,沒有其他能暗示永恆的事物。

熱愛生命吧,因為生命時刻變化著,它每一刻都在流動。當我們進入大廳是某個人,而當我們離開大廳,就不再是同一個人了,看起來是同一個人而已。在這段時間中,我們的變化是那麼豐富,就像在這段時間裡,恒河之水已經奔流了好幾里。儘管看上去仍然是那條河,但它與之前的河流已經不一樣。

最幸福的人,能與變幻生活緊密地連結。那些在太陽下閃爍著的,創造出小小彩虹的肥皂泡,也能被他們所愛,能愛的人就是最幸福的人。

不能愛內心就沒有歡舞,就只是出生然後死去。看著肥皂泡,看著蝴蝶,看著在風中舞蹈的花朵,都會使人感動得快要落淚,激動得要歌唱的。流淚是因為快樂,因為生命是如此充滿著活力,雖然它不永恒,只有死寂的東西才會永恆。你能跳舞嗎?能愛嗎?能歌唱嗎?你能追遂蝴蝶嗎?能讚嘆野花並欣賞它們嗎?

如果能流淚,如果能歌唱,這樣才代表著真正的生命,這樣才是生命的本身,沒有別的了。~OSHO

2022年7月20日 星期三

意識的覺醒(奧修)

    動物只是活著然後死亡,牠們不會自殺。動物活著沒有任何問題,生命不會為牠們製造焦慮和煩惱。對牠們來說,生命就是活過然後死去,死去和活著一樣簡單。動物也沒有任何關於死亡的意識,實際上牠們既不知道生,也不知道死,所以不會產生自殺這種念頭。牠們完全沒有意識,活在無意識的沉睡之中。只有人能夠自殺,這意味著,只有人能夠對生或死做些事情,意味著只有人能夠違背自然,因為人有意識。不過,生命的問題包括焦慮、緊張和煩惱,或是最終決定自殺,都只是源於這個支離破碎的意識。

必須深入理解這一點:佛也是有意識的,但佛不會自殺,甚至連想都不會想。佛雖然不會有自殺念頭,但佛也是有意識的。為甚麼?動物完全無意識,佛完全有意識,完全無意識或完全有意識,都沒問題。實際上,全然地處於任何狀態,都不會有問題發生。

人類的意識不完整,小部份時候有意識,大部分時候處於無意識狀態,這就是問題的成因。不連續的狀態發生在人類身上,人不是一個整體,而是分成兩部份。就像一座冰山漂浮在海上,十分之一露出水面,十分之九藏在水下,只有露出來那些是有意識的,其餘仍處在水下深深的黑暗之中。

這樣當然會出現問題了,因為一個人分成了兩個,自身起了衝突。有意識的部份是那樣小,幾乎無力。雖然它能夠談話,能夠思考,但在做事的時候,卻是無意識狀態的時候,因為無意識狀態更有力量。我們能夠決定不憤怒,但這個決定來自無力的那部份,即有意識的部份,它能夠看到憤怒的無用和有害,能夠看到以後的情景,然後作出決定。這個它的背後沒有足夠的支持,因為力量屬於整體,而這個整體仍然沒有足夠的意識。

有意識的那部份決定“我不要生氣了”,不生氣是因為知道憤怒的情景。可是當事情真的發生,意識卻被推到一邊,改由無意識登場,它生機勃勃,有著巨大的力量,突然之間就把意識壓倒了。意識可能還會爭持一會,但無濟於事。在無意識洪流的面前,意識微不足道。當無意識取得了控制權,人就被無意識佔據了,不再是原來那個人,那個自我已經被扔了出去。

如果意識單薄,由它作出的決定幾乎無意義,因為行事那個是無意識。當事情結束,無意識退去,意識才能再次出場。無意識是總是當上皇帝而任意行事,意識卻像侍從那樣靠邊站。這樣會產生很多衝突,因為作出決定的那部份不能行動,而行動的那部分又不能作決定。能夠看的那部份能夠思考,卻沒有足夠的力量。而不能看的那部份完全是盲動的,但卻掌握了大部份的行動力。

動物不會分成這樣兩部分,牠們只有無意識狀態,不假思索地行動。這樣沒問題,因為沒有內在的衝突。佛的情形與動物有點相似,不過情形發生在另一面:佛代表開悟和明心見性,也就是渾然一體,所以佛的意識是一個整體。不管佛作出甚麼決定,行動都是自然地跟隨著,因為沒有反對者,也沒有不知道這個決定的那一位。房間裡只有佛沒有別人,所以佛不需要鬥爭。佛預測到一個情景,作出決定然後行動。實際上,在佛那裡決定和行動是一件事,決定就是行動。

佛只是看見憤怒無濟於事,憤怒就消失了。沒有任何勉強和逼迫,佛一直是放鬆而自然的,他也能承擔得起。我們承擔不起,因為一旦放鬆而自然,無意識就出來了,我們不得不時刻控制著自己。而我們控制得越多,就變得越不自然。

當我們分裂成兩部份,那區區的一點能量,也會在內心衝突中消耗殆盡。不斷地鬥爭,不斷地壓抑,不斷地試圖提前壓制。憤怒來了,我們想不生氣;貪婪來了我們想知足;佔有欲來了我們想分享;暴力來了我們想祥和;那裡有殘酷,而我們卻強作同情;那裡有混亂,而我們卻想變得安逸恬靜;內心不停的鬥爭浪費了能量,這種情況會持續下去,除非我們的內心能變成一個整體。

要成為一個真正的整體有兩條路,要麼回歸動物,要麼升級為佛。我們不可能保持靜止,這也是大自然的深層規律:沒有人能夠保持靜止。要麼往上走要麼往下掉,因為生命不會靜止而只會運動。要麼向前走要麼被甩向後面,但不可能維持原狀。不可能不向下也不向上,如果不往上走就已經在下墜了。

變得更醒覺就能令我們上升,為甚麼要強調更醒覺?因為越變得醒覺,就會有越多的無意識變為有意識,而醒覺是改變的唯一方法。如果保持醒覺,行走時帶著覺知,談話和傾聽時帶著覺知,吃飯和洗澡時帶著覺知,不像一個機器人,不在睡眠中行走或做事,做事的時候也不會老是想著別的事,(否則也是一種睡眠)能夠專注地做事,一塊塊的無意識就會轉變為有意識。漸漸地,冰山就會從黑暗的水中冒出更多,最後全部從海裡冒出來了。

整個人從黑暗中冒出來就是開悟,就到達佛的境界:一個沒有無意識狀態的人,一個內心不再有黑暗角落的人,就像整個房子都被照亮了。這樣就成為一個真正的整體,而且變得晶瑩剔透。或者說像動物那樣有了統一,但這種統一是在更高的層次。

所以,佛雖然那樣簡單純潔和天真,但完全不是動物。動物天真是由於無知,而佛的天真是由於開悟和覺知,兩者有本質上的區別。~OSHO 

2022年7月15日 星期五

勞動與睡眠(奧修)

    體力勞動不再是我們生活的重點,甚至有些人覺得,體力勞動是丟臉的行為。人類的身體本質是勞動的結果,但已經從勞動中閒了下來,以致失去了一些生命的活力。通過適當的勞動,不但能喚醒人類的意識,更能激發新的力量。

生命與勞動有相同的含義,但我們卻漸漸覺得,不須做體力勞動是一種榮幸,而必須做體力勞動是不幸。在某個角度看現實真的變得如此,因為許多人放棄了勞動,而另外一些人卻必須做更多。其實每個人都應該適當地勞動,太多或太少都不健康。

正確的勞動不一定要為他人而做,也不是說勞動就是做社會服務。勞動可以無關其他人的利益,也許別人會因此而得益,但我們的出發點可以是為了自己。

勞動很有意義,不是因為勞動能生產某些東西,而是因為越投入勞動意識就越趨於完整。勞動不一定有生產力,也可以是一些簡單的運動,但卻非常重要。不但可以使身體靈活,使頭腦變得警覺,更讓人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本質。

我們在勞動方面也會犯錯,就像我們在飲食上犯錯一樣,不是做得太多就是做得太少。有些人運動做得太多,處在一種病態。讓身體負擔過重,等於殘暴地對待自己的身體,雖然能夠令肌肉發達,但是活不長久!殘暴地對待身體,或者可以展示好看的身材,但健康與展覽之間有很大的差別。

生病的人無法對大自然充滿感激,沒有感謝只有憤怒,因為無法接受那些使人生病的東西,而只會拒絕。如果沒有與勞動建立一種平衡,就會對生命產生負面的看法,產生抗拒與憤怒的情緒。正確的勞動,是通往神性的梯子上最基本的一階。

如果說我們的勞動已經變得混亂,那麼睡眠就是完全被破壞了!對人類傷害得最嚴重的就是睡眠。從發現人工光源開始,我們的睡眠就變得非常混亂。隨著玩意不斷增加,我們開始覺得睡眠不重要,以為睡眠不會對生命有貢獻,認為時間花在睡眠上是一種浪費,而覺得睡眠越少越好。

這些觀念削弱了睡眠的能力,然後所有的新陳代謝都被擾亂了。我們也留意到,很多疾病以及生活上的不協調,背後原因都是缺乏睡眠,無法睡得好也就無法活得好。睡眠不是浪費時間,八小時的睡眠沒有浪費。恰恰相反,因為這八小時,我們才能保持十六小時的清醒,否則無法清醒那麼久。在這八小時的睡眠中,生命的能量再次累積,生命重新得到活力,腦和心都靜了下來,再次回到自然的懷抱,這是我們重新得到活力的原因。

無法睡眠比死更難受,如果無法睡眠,生命的能量就會不斷流失,也無法得到補充。這樣人就會變得乾枯,通往生的門關閉了,通往死的門卻越來越敞開。

對喜歡寧靜的人來說,睡得適當和足夠很重要。不過我們還要知道,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睡眠方式,隨著年齡或其他因素不同,如何睡眠也不同。

研究結果顯示,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起床時間。在二十四小時之中,大約有三小時人體溫度會下降,這三小時就是睡眠最深沉的時間。這三小時通常在早上二點到五點之間,但不是每個人都是這樣。如果在這段時間被叫醒,那天的睡眠就被破壞了,身體受到干擾和損害。因此,唯有在體溫恢復正常的時候,才是最佳的起床時間。

對於正確的睡眠來說,睡得越深沉越足夠就越好。當覺得是健康的起床時間就起床,這樣應該成為自己的規則,每個人都應該作出最適合自己的安排。~OSHO


2022年7月12日 星期二

正確的飲食(奧修)

    動物的飲食都很確定,牠們吃什麼吃多少以及何時吃,已經由天性和需要決定好。人類的飲食卻不確定,既不是天性告訴我們吃什麼,也不是覺知告訴我們吃多少。人類的飲食不正確,使生命的方向也變得很不確定。不過,如果人類還有一點體會,靠著那點聰明和意志,睜開眼睛看清楚,要改為正確的飲食也不困難。

首先人類不該吃什麼?人類的身體也由化學元素構成,消化食物包含了很多化學反應。如果把酒精灌進身體,那麼身體就會受影響,會醉,會變得無意識。不管有多健康和多平靜,酒精都會影響身體,不管有多神聖,如果給人服毒照樣會死。從這個角度看,任何醉人的食物都會損害意識,並且造成干擾,會使人進入無意識狀態,或進入興奮和極端的狀態,所以這些食物都有害。

我們要留意身體兩處: 一處是思緒持續流動的腦,另一處則是情緒流動的心。食物越清淡身體的負擔就越少,探索內在的旅程就會有更高的價值。關於正確的飲食,首先不應該造成興奮,也不應該使人覺得沉重,否則就表示吃得不正確了。

有位醫生在自傳中說,根據他的經驗,不論人們吃了甚麼,有一半進了他們自己的肚子,而另一半則進了醫生的肚子。如果他們只吃一半將不會生病,也不再需要醫生。有的人因得不到足夠的食物而生病,有的人卻因吃得太多而生病。有的人死於飢餓,而有的人死於飲食過量,因飲食過量而死的人,甚至比因飢餓而死的人更多。一般情況下,很少人會死於飢餓,即使保持飢餓三個月也能存活。但如果三個月都一直暴飲暴食,那很可能活不了。

有些人的做法會很奇怪,從前有個皇帝的身邊有兩個醫生,他們的工作只是令皇帝在用餐後嘔吐,讓皇帝一天內享受食物十多二十次。先吃一餐,然後吃嘔吐藥,再享受另一餐。我們的飲食方式,其實與這個皇帝差別不大。那個皇帝有醫生,我們也有,皇帝每天都讓自己嘔吐,我們則是隔幾個月一次。我們錯誤地飲食,身體裡累積了各種毒素,然後讓醫生來幫我們清理,我們繼續錯誤地飲食。那個皇帝反而是個聰明人! 他每天都清理自己,我們卻到了兩三個月後才這樣做。如果我們是皇帝,或許也會像他那樣做的。我們嘲笑那個皇帝,但從某方面來說,我們與他沒有兩樣。

我們對食物的態度危害了自己,並為此付出代價。食物似乎不是為我們帶來健康,而是帶來疾病。我們驚訝食物使人生病,就像太陽昇起卻帶來黑暗那樣,同樣令人感到驚訝與奇怪。但世上的醫生看法都差不多,疾病大多是由錯誤飲食帶來的。

所以每個人都有必要保持警覺,對自己吃甚麼吃多少,自己的身體對食物有甚麼反應,都要保持警覺。如果覺知地實驗幾個月,肯定能夠找到合適的食物,能帶給自己安詳平靜。其實也不會太困難,只是我們對飲食的意識不足,所以才沒有發現。

在吃的時候,頭腦的狀態也非常重要。開心的時候還是憂傷的時候,食物會造成不同的影響。在憂傷的狀態下吃,最好的食物都像毒藥。有心理學家用貓和狗做實驗,有了驚人的發現。他在一個房間餵貓吃東西,透過X光觀察貓的胃。當食物進入,馬上看到貓的胃釋放出消化液。再把一隻狗帶到房間的窗戶,狗吠的時候貓變得很害怕,而X光顯示牠的胃收縮了,消化液也停止了分泌。後來把狗帶走,但在接下來的六小時,貓的胃仍然保持同樣的狀態,消化過程沒有重新開始,食物在胃裡停留了六小時之久。當再次分泌消化液,但已經消化不了,因為食物已經凝結變硬。實驗結果說明,貓擔憂狗而令牠的胃停止了工作。

我們的情況又是如何呢?我們很可能每天都活在憂慮之中,吃下的東西還能被消化,大自然還讓我們完成這件工作,可說是一個奇蹟!我們這樣還能生存下來,真是奇蹟啊!所以我們應該感激和喜悅。一個人越能夠快樂地,喜悅地放鬆地,沒有憂慮地進食,食物就會變得更有益。

殘暴的飲食不只是非素食,帶著憤怒痛苦或憂慮而吃,也是一種殘暴的飲食方式。由於憤怒或憂慮而損害身體,就是一種殘暴,這時飲食就是殘暴的飲食。

應該在平靜和喜悅的狀態下飲食,如果不是處在這種狀態,那還是等一下比較好。應該在頭腦準備好之後才進食,如果有足夠的警覺,能夠等待一下的話,身體最多餓一天而已。不過,我們從來都沒有去傾聽身體,已經把吃變成一種機械式過程,把食物放進身體,然後趕快離開餐桌,不再是一種心理的過程了,這樣很危險。

在生理層面上,正確的飲食應該不帶刺激。在心理層面上的正確飲食,則包括在喜悅和平靜的狀態下進食。而在靈魂的層面,還應該要有感恩。這三樣結合在一起,才構成完全正確的飲食方式。

我們應該感到:"今天能夠得到食物,我又多活一天,非常感謝。今天早上我又醒來,太陽又照在我身上。也許今天我會在墳墓中,但又再次得到了生命。"

為了這一點就應該心懷感激,我們吃著喝著,呼吸著,應該感激這一切。在各方面都應該有這種感激之情,特別是飲食,如此才會是正確的飲食。~OSHO

2022年7月6日 星期三

心靈的音符(奧修)

    心靈,像一個蘊涵著偉大音符的樂器,它一直在那裡沉睡著,等待被敲擊、被表現、被歌唱,等候著一同舞蹈的時刻,有了愛這個時刻便到來了。不懂得愛,將永遠不知道內心擁有的音符。唯有通過愛,這些音符才會變得有生命,才會被喚醒,由潛在的東西變成一支真正的樂曲。

是愛觸發了這個過程,愛是一種催化劑。如果不能引發內心的音樂,那些所謂的愛,肯定是某種偽裝的東西,肯定不是真愛。那是欲望,有欲望沒有錯,不應該受到譴責,欲望本身是好的,但它們不是愛,它們能偽裝成愛,能令人糊塗,使人把它們想像成愛。

從這裡可以知道,判斷愛的標準是:如果內在的音符開始溢出,那便是愛了。突然間感到,自己處在一種深沉的和聲之中,不是一種噪音,而是變得和諧了,再也不是一種紛亂,我們變成了一個秩序井然的宇宙。於是,生命便出現了一種新的品質---歡欣鼓舞的品質!這就是判斷愛的唯一標準。

我們要不斷探索,不斷深入到愛之中,直到某一天,我們將發現內在的音符。那麼,以後的生命再也不一樣,而事實上,生命從那天才正式開始。

愛是什麼?它是一股強大的驅動力,能夠使人與大自然結合在一起,這種強大的驅動力,也會把人類融合成一個整體。就是因為我們與自然分離了,才產生了愛,這種分離,令我們產生了回歸到那個整體的渴望,我們渴望再次融合。

如果把一棵樹從土壤拔出,把它連根拔起,那麼這棵樹將產生強烈的渴望,它要使根再回到土壤,因為那裡是它的生命所在,離開了土壤它就會死去。與土壤分離,樹不能存在,它必須在土壤中才能生長。和土壤在一起,通過土壤得以成長,這就是愛。

我們的自我在根和土壤之間,形成了一個障礙,於是我們感覺快要窒息了,不能呼吸,因為我們的根已失去了作用,我們不再得到滋養。愛是對滋養的渴望,就是要在自然中,再次生出我們的根。

看看自然中相對的現象,我們就比較容易領會了,為什麼男人被女人吸引?女人又被男人吸引?是因為男人能夠通過女人,發現他的土壤,他通過女人再次和土壤結合;而女人通過男人,也能再次和土壤結合。男女互相補充,單獨的男人就像只有一半,他極其渴望再次成為一個整體;單獨的女人也只有一半,當這兩個一半相遇,融合與合併,這時候,人第一次感覺到植根於神,感覺到深入土壤,巨大的快樂在人的內心升起。

男女不只是根植於對方,而是通過對方根植於神。女人是一扇門,男人也是一扇門,男女都是對方通往神的門。渴望愛就是渴望成為神的一部份,無論我們理解不理解,那些對愛的渴望,都確實地證明了神的存在,沒有其他事物能夠證明了。

人們去愛,所以神存在,人沒有愛就無法生活,所以神存在。這種愛的驅動力正正說明,我們孤獨的時候會痛苦,會死去。當我們愛在一起的時候,我們就會成長,就會被滋養,當我們感到充實,就會感到滿足。

為甚麼有的人那麼害怕愛?那是因為男人根植於女人的時候,自我就消失了,女人根植於男人,她們的自我也會消失。我們必須理解這一點:唯有讓自我消失,我們才能根植於整體,沒有其他方式。我們被整體深深地吸引,是因為感到沒有滋養,可是當自己即將消失在整體之中,我們卻感到非常害怕,那是因為我們的自我將會消失,巨大的恐懼產生了,我們想退縮,但這是進退兩難的境地,每個人都必須面對它、遭遇它、經歷它、領悟它,然後超越它。

我們必須懂得,渴望和害怕都是來自同一個地方。我們也會覺得,自我的消失很美,沒有負擔、沒有焦慮,我們像樹木和星星一樣,成為大自然整體的一部份,這樣的感覺真棒! 愛打開了門,打開了進入大自然的神秘之門,它產生了詩歌,那是多麼浪漫!

但實際上,當我們走進去的時候,恐懼產生了,這些恐懼是甚麼?就是:「我將要消失,誰也不知道下一步將會發生什麼?」 就像河流進入了沙漠,聽到了沙漠的細語---它猶豫地希望越過沙漠,希望追尋海洋,它感到了一種渴望,有了一種微妙的感覺,「我的命運就是要越過」一種確信感。沒有任何可靠的理由,但有一種內在的確信,就是:「這裡不是我的終點,我必須尋求某種更廣闊的所在」。心靈深處有個聲音在說:「嘗試一下,努力地試一下,越過這沙漠!」。然後沙漠說,「聽我的吧,唯一的方法就是蒸發到風中,它們將帶著你越過這個沙漠」。河流希望越過沙漠,但有一個非常自然的疑問,「那麼,有甚麼能夠保證那些風,將會讓我再度成為一條河流?」

一旦我消失了,我將會無法把握。有甚麼保證,我會再度成為一條同樣的河流,有同樣的形式、同樣的名字、同樣的身軀,誰知道?我又怎能相信,一旦我服從於風,它們將來也會允許我再次離開?這就是愛的恐懼。

我們知道,我們確信,沒有愛就沒有快樂,沒有愛就沒有生命,沒有愛,我們就會對某些未知的東西,感到饑渴,我們會感到不完美,感到空虛,就像我們是空的,只是一個沒有東西的容器,我們感到空洞和痛苦。我們相信有辦法獲得滿足,可是,當我們靠近愛,巨大的恐懼就出現了,懷疑就出現了: 如果我們放鬆,如果我們真的進入愛,那麼我們是不是還能夠退回?我們還能保持著身份,保持著個性嗎?冒這個風險是值得的嗎?我們的自我會決定不冒這樣的風險,因為我們起碼存在著---雖然缺乏滋養,沒有食物而饑餓和痛苦---但起碼我們存在著,而一旦我們消失在愛當中,誰知道會怎樣呢?我們即將消失,有甚麼能保證在那裡將會有快樂、有幸福?

或許一粒種子,也會有同樣的恐懼,當它死去而被埋葬在土壤裡,它是死了,而種子無法想像,土壤裡會有新生命來自這種死亡。~OSHO 

如何練習不要將情緒加諸在別人身上,也不要壓抑自己?(奧修)

問:如何練習不要將我們的情緒加諸在別人身上,也不要壓抑自己? 答:表達和壓抑是同一個錢幣的兩面。它們是對立的,但是基本上它們並不是不同的。在表達和壓抑這兩者當中都是以對方為中心。我在憤怒——我壓抑我的憤怒。我本來要將憤怒對你表達,現在我對你壓抑我的憤怒,但不管是表達或壓抑,那個憤...